今年的全國“兩會”上,對環境保護及治理的呼聲不絕于耳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要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,要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。加大節能減排力度,今年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.9%以上,二氧化硫、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都要減少2%。要抓住產業結構、能源效率、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,防治大氣污染。(《創新陶業》2014年3月13日)
近年來,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大,以及轉型升級的需要、經濟發展的需求,加之霧霾天氣、污染事件等導火索效應,對于生態文明、環境治理等已成為政府、行業及企業非常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。作為傳統產業之一的陶瓷業,如何逐步擺脫曾經的“三高一資”形象困擾,如何在環境治理中不落伍、不掉隊,成為考驗陶瓷企業智慧和能力的最大考題。
由于產業特征和生產工藝的制約,陶瓷企業生產過剩中不可避免地排放著“三廢”,包括廢瓷、廢渣等固廢,和煙塵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廢氣。對這些污染物的治理,不僅是達標排放的問題,更應是降低排放,并在循環經濟及工藝技術創新基礎上實現變廢為寶、綜合利用。
環境治理的緊箍咒已是越念越緊,陶瓷企業更是越來越頭痛。行業的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是: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,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% 。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70% 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,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降低。將于今年4月1日起實施的行業準入標準,更是對環境治理提出了更嚴的要求。其他各項產品國標、能耗限額標準、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國家發布的其他政策法規等,基本上都“適用”陶瓷業。
不久前,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起草的《建筑衛生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征求意見稿),在行業中廣泛征求意見。據稱,該標準針對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生產工藝特點,結合當前先進污染治理技術的應用狀況,對建筑衛生陶瓷工業企業的水和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、監測和監控要求進行了規定,并且結合實際排放狀況以及技術設計論證,對建筑衛生陶瓷工業的大氣污染物,如粉塵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,鉛、鎘、鎳及其化合物,以及氟化物和氯化物等排放計算規則做出準確說明,確保監管與執行的方向一致。
在一波接一波的環保防治與治理中,在環保成為硬指標的發展中,在環保已成為陶瓷企業生死劫的當下,環境保護已不僅僅是陶瓷企業必跨的門檻,更是關系企業、行業未來發展的頭等大事。對陶瓷企業來說,污染防治、環境治理不僅是末端治理,更應是前端預防,不僅是陶瓷生產企業的工作重點,更是上下游產業鏈中所有企業的責任。
目前,陶瓷企業中的污染源主要來自鍋爐燃煤、窯爐主用能源、廢品廢渣廢氣廢水等。而清潔能源的使用是有效改善陶瓷企業污染物排放的主渠道之一。加快煤改氣已成為多個陶瓷產區的重點防治污染物的措施之一,并通過政策法規的形式加以規范化、制度化。對于環保壓力,解決的方案是綜合性的,包括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的多方面、多角度、多維度,如工藝改進,降低燒成溫度,實現速燒工藝革新;如改進燃料結構,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;如更新升級噴霧塔、窯爐廢氣污染物治理設施等,確保污染物的達標排放;如加強原料堆放的管控,減少粉塵、揚塵的產生;如通過工藝創新、科學流程設計與布局,實現陶瓷企業的綜合性節能減排;(下轉A3版)